使用帮助 官方微博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  • 首页

  • 医院概况

    • 基本信息
    • 领导信息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医院位置
    • 院内交通
    • 应急通道
    • 院长寄语
  • 院务动态

    • 医院新闻
    • 医院规章
    • 医院资源
  • 专科介绍

    • 科室简介
    • 特色科室
    • 专家介绍
    • 专家查询
    • 健康体检
  • 就医指南

    • 服务时间
    • 就医向导
    • 外聘专家
    • 预约须知
    • 门急诊指南
    • 医保专栏
    • 住院须知
  • 党群建设
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党风廉政
    • 行风建设
    • 工会工作
    • 团建工作
    • 青年文明号
    • 巾帼文明岗
  • 健康促进

    • 健康园地
    • 孕妇育儿学校
    • 科普视频
    • 专家访谈
  • 信息公开

    • 执业登记
    • 价格查询
    • 人才招聘
    • 阳光用药
    • 招标采购
    • 志愿者招募
    • 专家咨询
  • 医院文化

    • 医院理念
    • 医院荣誉
    • 医患之间
  • 便民服务

    • 最多跑一次
    • 预约挂号
    • 纠纷投诉处理
    • 医院信箱
  • 4
  • 2
  • 3
  • 1

健康促进

  • 健康园地
  • 孕妇育儿学校
  • 科普视频
  • 专家访谈
预约挂号 专家查询 我要留言

健康园地

手足口病健康提示
2023-05-04

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常见传染病,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,1-2岁组发病率最高;每年自3月下旬始,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渐上升,4-6月份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。中国疾控中心温馨提示,应做好手足口病防控。 

  1.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哪些?

 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,共有100多个血清型别,根据其基因特性分为A、B、C、D四个组。我国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,引起我国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30多种血清型,主要以A组和B组肠道病毒中的肠道病毒71型(EV-A71)、柯萨奇病毒A组16 型(CV-A16)、柯萨奇病毒A组6型(CV-A6)和柯萨奇病毒A组10型(CV-A10)最为常见,EV-A71仍是引起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。 

  2.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?

 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-10天,平均3-5天。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预后良好,7-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。多数患儿以发热,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,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。 

 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,累及脑部、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,如脑炎、脑干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等。 

  3.肠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?

 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。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,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、疱疹液、鼻咽分泌物、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餐具、奶瓶、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;还可经呼吸道(咳嗽、打喷嚏等)等传播;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 

  4.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注意哪些事项? 

  (1)健康监护: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,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, 年龄3岁以下、病程3天以内和 EV-A71 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。如出现持续高烧(体温38.5℃以上超过3天)、神经系统异常(出现精神萎靡不振、嗜睡、易惊、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)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,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。 

  (2)居家消毒: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、玩具、地面等,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-2次。患者的分泌物、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,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,作用30分钟后,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。 

  (3)做好隔离: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,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,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。对与其共同居住的其他儿童应采取隔离措施。 

  5.预防手足口病是否需要接种疫苗?

  2015年底,我国自主研发的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(简称EV71疫苗)上市,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,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%以上。为尽早获得免疫保护,建议满6月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;对于5岁以上儿童,不推荐接种EV71疫苗。 

 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,不同肠道病毒间无交叉保护,接种EV71疫苗只能预防EV-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相关疾病,不能预防CV-A16、CV-A6和CV-A10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。因此,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EV-A71之外的其他肠道病毒,但发生重症风险降低。 

  6.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?

  (1)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。儿童在接触摸公共物品后、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、如厕后、进食前、以及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、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,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,至少洗20秒。 

  (2)避免接触患病儿童,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、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,防止交叉感染。 

  (3)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(台面、门把手)、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。 

  (4)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、消毒;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、曝晒或消毒。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。 

  (5)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 

  (6)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-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,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,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。 

  7.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?

  (1)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缺课追踪,一旦发现发热、皮疹等患儿,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。对患儿所用的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处理。 

  (2)环境的清洁、通风和消毒。对教室、公共区域定期进行清洁通风,对门把手、楼梯扶手、桌面、便器按钮、电梯按钮、上下床扶手等接触频繁部位定期消毒。保持厕所卫生,每日进行消毒。 

  (3)玩具、生活物品的清洗消毒。定期对儿童玩具、水杯、毛巾、餐具等个人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。 

  (4)开展宣传教育。托幼机构采用儿歌、动画、做游戏等儿童易接受方式,教育儿童养成饭前、便后、外出玩耍后及时正确洗手,不混用毛巾、水杯等良好卫生习惯。 

  (5)规范开展清洁与消毒。托幼机构清洁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,正确配制消毒液,规范开展环境、物品的清洁与消毒,防止交叉感染。 

  (6)发现疫情及时报告。如托幼机构发现短期内病例增多时,应及时报告辖区疾控机构,并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。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来源: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)    





返回首页 | 医院概况 | 网站地图 | 版权说明 | 医院信箱 | 使用帮助
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
地址: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青春路 邮编: 312000
请采用IE6 以上版本以1024×768模式浏览 备案序号:浙ICP备2021035632号-2 浙公网安备 33060402000558号